各地疾控机构流感监测显示
目前我国甲流感染已进入高发期
甲流指甲型流感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发生在冬春季
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
甲流有啥症状?
传播途径如何?
怎么用药、预防?
甲流新冠会叠加吗?
本站为你整理集纳相关知识
1. 甲流和普通感冒
甲流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一种类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甲流等流感通常起病较急,在发病 3-6 小时内会出现发热,并迅速发展为高热,可能持续 3-5 天。由于体温上升迅速,病人常感觉恶寒。
80% 以上的甲流病人,会出现严重头痛,眉弓、太阳穴部位最为明显。少数患者可有咳嗽、鼻塞等;有的可表现为肺炎或者腹泻。
流感病毒的种类
· 流感病毒有四种类型:甲型、乙型、丙型或丁型
甲型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会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也会造成流感流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大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感染通常会引起轻微疾病·并且不会引起大流行
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并不会感染或导致人类患病
· 甲型流感的亚型根据病毒表面上的两种蛋白质进行分类
血细胞凝集素(H):18种
神经氨酸酶(N):11种
H1N1·H3N2
每年的流感疫苗一般包括当年最常见的两种甲型·两种乙型流感病毒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甲流基础知识
· 每年有多少人感染流感?
每个季节约有8%的人口因流感而生病·范围在3%到11%之间
流感每年全球估计有10亿例病例·其中300万至500万例为重症病例·导致29万至65万例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死亡。
· 如何传播?
飞沫传播为主
· 流感的并发症
细菌性肺炎、耳部感染、鼻窦感染和慢性疾病的恶化·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哮喘或糖尿病
· 流感高危人群
65岁及以上的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哮喘、糖尿病或心脏病)的任何年龄的人、孕妇和5岁以下的儿童
如何确定是得了甲流?
是否接触过甲流患者
最重要的是判断流行病学史,如果接触过甲流患者,或身边很多人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等相似症状,则有可能是甲流。
流感的症状通常为全身症状,除发烧、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外,往往伴有头疼、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
重点人群要注意
流感大多属于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会因此出现肺炎或其他并发症而发展成重症病例,主要发生在老人、儿童、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2. 甲流和新冠如何区别?
① 甲流属于丙类传染病,而新冠目前仍属于乙类传染病,防控等级更高。
② 甲流发热多为高热;而新冠病毒大多为中低度发热(37.3℃-39℃),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现象,轻症与无症状患者则一般不会出现发热情况。
③ 新冠患者会出现味觉、嗅觉异常的概率较高;而甲流感染中味觉、嗅觉异常相对少见。
④ 从临床来看,感染甲流后出现肺部疾病等重症的几率比新冠少。
不过需要注意,甲流也可能引起白肺,特别是对免疫力低下、年龄较大或有严重基础病的患者而言,感染肺炎的可能性更大,都要做好防护。
3. 甲流如何治疗?
· 治疗的目的:
减轻发烧和流感症状·缩短生病时间大约一至两天·降低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
· 服药时间:
出现流感症状后两天内开始治疗,效果最佳
· 抗病毒药物:
奥司他韦:药丸或液体混悬液(恶心和呕吐)
扎那米韦:吸入式(支气管痉挛)
帕拉米韦:静脉注射(腹泻)
巴洛沙韦:药丸或液体混悬液
· 谁应该接受治疗
大多数身体健康且没有较高流感并发症风险的人不需要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
65岁以上·或者两岁以下
哮喘
血液疾病(如镰状细胞病)
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囊性纤维化)
内分泌失调(如糖尿病)
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疾病)
肾脏疾病
肝脏疾病
代谢紊乱(如遗传性代谢紊乱和线粒体紊乱)
体重指数[BMI]为40或更高的肥胖者
长期服用含阿司匹林或水杨酸盐药物的19岁以下人群
因疾病(例如艾滋病患者·或某些癌症如白血病)
或药物(例如接受癌症化疗或放射治疗的人·或患有需要长期皮质类固醇或其他药物的慢性病患者)
而导致免疫系统减弱的人抑制免疫系统)
4. 甲流和新冠是否会叠加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都对新冠有了免疫力。
同时感染新冠与流感的概率很低,即使出现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也不一定就会成为危重症。
是否成为危重症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对于非高危人群,即使同时感染两种病毒,自身较强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发生危重症的风险。
5. 预防流感有必要
预防流感的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戴口罩、常洗手、做好通风和减少人员的聚集。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要注意休息和自我隔离,有重症高危因素的人发病后应及时就诊。
除此之外,营养也要跟上,要增强免疫力,饮食均衡是养护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机体免疫因子多在睡觉时形成,充足且良好的睡眠对于提高免疫力也十分重要。
适度运动可提高体内抗体水平,对于免疫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声明:本视频是医学科普,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Youtube视频请点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