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精品文萃 >> 八卦杂谈 >> 内容

“莎翁”不被遗忘的理由是什么?

作者:孙庆云 时间:2023-4-19 18:08:12 点击:
字号

  核心提示:即将到来的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很多人会忽略,这一天也是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诞辰459年纪念日,同时也是他去世407年纪念日。...

即将到来的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很多人会忽略,这一天也是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诞辰459年纪念日,同时也是他去世407年纪念日。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4月23日,他从伦敦返乡后两年,在故乡去世。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作品,包括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等。

他的37部作品,其中有36部都是在他人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来,只有一部《暴风雨》完全属于他个人原创。这是因为他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的艺术创作领域,古典主义风格占据主导地位,不同于后来兴起的浪漫主义风潮,“古典主义”强调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品味为基础,主张模仿其风格,从内“吸取”艺术题材。

说起莎士比亚的名字,几乎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但是在现代社会,总有人发出感叹:“莎翁留下的经典,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为什么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那么高”“莎士比亚值得如今盛誉吗”……知乎平台上,有不少网友提出诸如此类的话题,追问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

事实上,莎士比亚从未远离我们,而他在文学上留下的“浓墨重彩”,也在于他写出的文字,跨越4个多世纪,依旧映照并拷问着每一时代下人的内心。比如说,他写在《哈姆雷特》中的经典独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至今流传甚广;他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刻画的爱情形象,不断地被解构、重塑并被重新演绎……

莎士比亚为什么能流传百年?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从丛,长期专注于“莎学”研究。她告诉记者,莎士比亚作品的魅力,一在于它的语言,二在于它的艺术形式,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在人文主义关怀的价值上,直指人心。

1623年,莎士比亚去世七周年之际,与他同剧院的两位演员汇编整理、出版了莎士比亚生前创作的36部作品(被后人称作《第一对开本》)。剧作家本·琼森为该书作序,他使用了一句话精准地描述出莎士比亚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性,“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4月23日是莎士比亚诞辰纪念日、逝世纪念日,我们邀请从丛老师,一起来解析“莎士比亚戏剧文学的魅力”。

“莎翁”不被遗忘的理由是什么?

以下是记者与从丛的对话:

记者:莎士比亚流传百年,除了褒奖和夸赞,有没有过质疑?

从丛:《第一对开本》出版后,崇拜莎士比亚的趋向愈演愈烈,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就达到了顶峰。但是对于他的质疑声,其实一直都是有的。

在莎士比亚创作刚起步的时候,他的同时代人罗伯特·格林就曾批评过他,算是最早否定莎士比亚的人,后来还有伏尔泰等人。

莎士比亚遭受质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符合规矩”。比如说,古典主义时期规定,一部剧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一出剧必须得符合“三一律”,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统一完整情节。创作者不能一会儿英国,一会儿法国,莎士比亚打破了这些条条框框。

记者:到了什么时候,这些“打破”成为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从丛:浪漫主义时期,文人对他非常崇拜,觉得“他哪儿都是好的”。

这也可以看出,戏剧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评价标准一直在演变。作品是固定的,区别在于大家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即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莎士比亚作品并非件件都是杰作,水平与风格不尽相同。他留下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最受认可,《麦克白》次之,《李尔王》和《奥赛罗》都被质疑有极为脸谱化的形象。

记者:很多人把莎士比亚叫作“莎翁”,很少有文学家能获得这样的称谓。那么在您看来,他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代代相传、始终被记忆?

从丛:理解莎士比亚的价值,要从他生活的年代谈起。他所处的时代,文艺复兴已经在意大利兴起,但是在英国,是他将“人文主义”带向了高峰。

无论是在写作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莎士比亚对个人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崇尚,都具有文艺复兴特色,很难过时。

用他的戏剧举例来说,《哈姆雷特》里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样的问题不只困惑着和他同时期的人,在这之前以及在这之后的人,我们都时常处于这种困境之中。

记者:有人说,莎士比亚的伟大,还在于他以一己之力,拓宽了英语的范畴,“没有他,英语将大不一样”,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从丛:莎士比亚的戏剧对话,大部分是用无韵诗写成的。他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3万多个单词,其中他自己创造了1700多个。另外,他还独创了很多语法,各种语言使用方法现在已经成为英语世界的常用表达了。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艺术的成就,就是他艺术的深化,这深化包括了现实化,即让戏剧语言更向口语化靠拢。

记者:研究界为什么说“莎学就是人学”?

从丛:“莎学”被叫作文艺理论的试验田,哪一个文艺理论,如果用莎士比亚试一下,行不通的话,基本上站不住脚。

莎士比亚作品传入中国后,受到国内不少作家的推崇,包括鲁迅、郭沫若、老舍等人。鲁迅赞扬他的地方就是,莎士比亚戏剧体现出了深刻的人文主义情怀。1907年,王国维所写的《莎士比传》这样评价莎士比亚,“一面与世相接,一面超然世外,即自理想之光明,知世间哀欢之无别,又立于理想界之绝顶,以静观人海之荣辱波澜”。

记者: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对大众来说,还有必要吗?

从丛:非常有必要。首先,莎士比亚创作的特点是“时间错置”,他可以把罗马的历史写得就像英国一样,借古喻今,借古励今。所以他文字间,有超越时代的智慧。

另外很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能够帮助读者从中感受到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是什么?就是人对自己及他人“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和尊重。

他对人性的剖析基于人文主义之上,主要体现在认识和尊重人的多样性:一个人可以被视为英雄,但他可能又存在致命的弱点,做了残忍的事情。

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理解,没必要极端化地去评价一个人或对象。

来源:扬子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遇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删除。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This platform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In case of copyright issues, please contact us at the first time and we will remove the related content immediately.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 大名: (*请输入您的大名,缺省将显示IP地址。)
  • 内容:
  • 愛德華網絡世界(www.ok5266.com) © 2004-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ok5266@gmail.com E-ICP備:05013632
  • Powered by Edward Web World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