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夏日杀手”——热射病
作者:邢晋、程少彬、杨殿基、黄威 责任编辑:于海洋 更新时间:2022-7-16 14:04:46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遇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删除。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This platform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In case of copyright issues, please contact us at the first time and we will remove the related content immediately.
大名: | (*缺省将显示IP) | 内容: |
进入大暑以来,神州各地热浪翻涌,气温居高不下。预防疾病、防暑降温对官兵们来说至关重要。今天,我们邀请到全军热射病首席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危重症中心宋青主任,为大家讲解热射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多发于高温高湿环境,因产热和散热失衡所引起,危及生命。常有高热、行为异常、神志障碍或昏迷、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热射病分为劳力热射病和非劳力热射病。
热射病的早期预警信号是什么?
如在运动后出现:
发热
意识改变、抽搐
口唇及面色苍白
大汗或冷汗或无汗
行走不稳
头晕恶心
腹泻
应停止运动,置于阴凉通风处散热,撤除身上衣物并补液。如有条件立即测体温。高热、无汗、意识障碍是热射病的典型表现。
如何进行现场救治?
发生热射病:第一时间快速降温,而不是立即后送。
具体为两脱一擦一扇风: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脱去衣服。擦拭全身:反复擦拭全身促进散热,如有冰块可进行头部降温,及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进行冰敷降温,利用自带水壶在附近小溪、池塘、河流等取水,或浸入水中。
现场救治关键点有哪些?
及时:治疗时间的紧迫性,代表了现场救治水平,如果降温延迟,30分钟后器官损伤、发病率和死亡率致残率将显著增加。
有效:要求通过全身迅速降温以逆转高热和不良结局。
持续降热:冷水浸泡(CWI)被认为是降温的金标准,发病后半小时,体温要降到40℃以下;2小时,体温要降到38.5℃以下;后送途中也要降温!
现场救治--冷水浸泡降温
补水+观尿,预防热射病。
出汗后要及时补水,炎热夏天高强度运动补水6-8L/天。
尿黄说明补水不够,补水后仍无尿,请找医生。
补水还得补盐(推荐的市面上常见的含钠盐饮料)
防暑一号:榨菜+矿泉水。
防暑二号:电解质泡腾片+矿泉水。
如何有效预防热射病——“热习服”
热习服是指对热环境不适应的人,在热刺激的反复作用下,首先适应热环境,其次适应热环境下轻强度训练,直到适应热环境下高强度训练的过程和状态,一般需要10-14天。
预防热射病,训练员能做什么?
充分培训:了解热射病知识,掌握早期处置方法。
充分计划:在训练计划中制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热习服训练。在安排训练时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时段,缩短在高温环境中连续训练的时间。
充分准备:备足防暑设备、洒水车、有空调的救护车及大轿车,备足冰块、冰水,和简易冷水浸泡降温装置。高强度训练中延长间期休息时间和补水补盐。
充分沟通:训练中与卫生机构保持联系,根据天气情况、训练强度、训练对象等加强卫生人员的跟训保障。接到军医和现场指挥员汇报后,立即逐级上报,并电话联系上级专家;同时联系后送车辆,联系接洽医院的行政部门及接洽科室,提前做好救治准备。
预防热射病,官兵自身能做什么?
学医疗救护常识,懂战场救护技术。学会自我监测与自救互救。
学会求助:运动前身体不适要主动报告,不宜勉强参加高强度训练。训练中自己或他人出现头晕、心慌、恶心、站立不稳等不适症状要小心,立即报告、求助,必要时停止训练,脱去装备、衣裤,口服淡盐水。
学会互助:看战友跑步中出现醉酒状步态,看脸色潮红或苍白,摸皮肤是否灼热无汗、摸脉搏是否大于160次/分,持续不降,并出现恶心呕吐。应上前搀扶,停止运动,切忌拖拽跑。(二看二摸)
学会训练:休假2周以上未训练,应重新做热习服训练。素质是练出来的,要热爱军人这一神圣的职业,坚持每天自觉体能训练。